行业分析与研究:机场特种车辆行业研究及采购策略分析
- 2025-10-16
项目名称: 行业分析与研究:机场特种车辆行业研究及采购策略分析
招标公司: 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
项目地区:北京 北京
机场特种车辆是保障航班运行、旅客服务及机场运营的核心装备,涵盖飞机牵引车、行李牵引车、摆渡车、除冰车、电源车、升降平台车等 10 余类, 具有高安全性、强定制化、严苛环境适应性等特点。随着全球航空业复苏(预计 2030 年全球航空旅客量恢复至疫情前 120% )及中国 “ 智慧机场 ” 建设加速,机场特种车辆正朝 新能源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 方向升级。本文主要聚焦国内外头部供应商,从 核心优势、主导产品、市场占有率 等对比,并总结行业发展趋势。
一、 机场特种设备资质要求及行业壁垒
(一)行业生产制造许可与适航要求
1. 生产制造许可要求
* 型号合格证( TC ) : 针对新设计的机场特种设备(如登机桥、行李牵引车、消防车等),需通过民航局型号合格审定,证明其设计符合适航标准(如 CCAR-23/25/27 等)
* 生产许可证( PC ) : 企业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,通过民航局对生产条件、工艺、检验流程的审查,方可批量生产已获 TC 认证的产品
* 适航证( AC ) : 设备出厂前需通过适航检查,确保符合经批准的型号设计,并取得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
2. 适航标准核心要求
设计符合性 :设备需满足适航标准中的安全性、可靠性要求,如结构强度、防火性能、电磁兼容性等。
* 制造符合性 : 生产过程需通过民航局审查,包括原材料检验、工艺控制、成品测试等环节
* 持续适航管理 : 设备交付后需提供维护手册、维修记录等文件,确保全生命周期安全。
(二)行业进入壁垒
1. 技术壁垒
* 需掌握航空器接口技术(如与飞机的电气、液压系统兼容)、高精度制造工艺(如复合材料应用)。
* 智能化设备需融合 AI 、物联网技术,研发投入高(如无人驾驶牵引车需激光雷达 +5G 通信模块)。
2. 认证壁垒
* 适航认证周期长( 2-3 年),需通过民航局严格审查,中小企业难以承担成本。
3. 客户粘性壁垒
* 机场和航空公司倾向选择成熟供应商,新进入者需通过长期试用和定制化服务突破。
4. 资金壁垒
* 生产线建设、研发投入高,例如电动化设备需配套充电桩和电池产线,初期投资超亿元。
二、国内外头部供应商对比分析
(一)国内头部供应商
国内企业凭借本土化服务、成本优势及新能源技术突破,在本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,部分企业在细分领域实现全球领先。
企业名称
核心优势
主导产品
市场占有率(国内)
威海广泰
国内空港装备龙头,全品类覆盖( 35 个系列 400+ 型号), 29 种装备填补国内空白, 12 种为世界首创;电动化技术领先(电动设备占比超 60% );全球唯一能为单一机场提供全套地面设备的企业。
飞机牵引车、除冰车、摆渡车、电源车、消防车等
综合市占率约 30% (空港设备);
摆渡车市占率 20% (亚太)
重庆达航
客梯车、行李处理系统技术成熟,与国内大型机场深度合作(如成都天府、西安咸阳)。
飞机牵引车、航空垃圾车、专机登机梯
行李处理系统市占率 15% (国内)
腾达航勤
专注机场地勤设备细分领域,定制化服务能力强,适配二三线城市机场需求;新能源摆渡车性价比突出。
飞机牵引车、行李牵引车、客梯车
行李牵引车市占率 15% (国内)
天一股份
纯电动食品车等新能源车型技术领先,适配多种机型;参与 ARJ21 、 C919 等国产机型保障装备研发,出口至美国、日本等六大洲市场;高寒地区技术领先( -30℃ 环境下稳定运行),除冰设备适配性强。
飞机除冰车、跑道除冰设备、食品车
除冰设备市占率 25% (国内)
比亚迪
新能源技术全球领先(刀片电池、 e 平台 3.0 ),电动特种车辆能耗降低 20% ;出口东南亚、中东市场表现突出。
电动摆渡车、机场牵引车
电动特种车辆市占率 12% (国内)
民航协发
专注摆渡车制造,持有 90 余项专利;参与广州白云机场扩建等标杆项目。
机场摆渡车
摆渡车市占率 8% (国内)
(二) 国外头部供应商
国外企业依托 技术专利、品牌溢价及高端市场经验 ,在自动化、智能化领域占据优势,但成本较高,主要布局欧美、中东高端机场。
企业名称
核心优势
主导产品
市场占有率(全球)
JBT (美国)
长期垄断大型罐式加油车市场,技术壁垒高;全球食品加工设备龙头,机场餐饮设备(冷链、分拣)技术领先
飞机牵引车、冷链食品车、加油车
餐饮设备市占率 20% (全球)
TLD (德国)
全球电动 GSE 技术领导者,电动飞机空调车占据高端市场 60% 份额。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适配空客 A350 、波音 787 等新型宽体机,设备利用率提升 40%
电动空调车、飞机牵引车、智能登机桥
全球市场占有率约 18% ,在欧洲机场设备更新中订单占比超 40%
SCHOPF (德国)
精密液压技术全球领先,飞机牵引车牵引力精度达 ±1% ,可实现毫米级对接。氢能源牵引车原型机在法兰克福机场实测,能耗降低 65% 。
飞机牵引车、氢能源行李传送带系统
全球高端飞机牵引车市场占有率约 30%
Cobus (兰)
无人驾驶技术行业标杆,电动特种车辆环保性能突出(零排放),续航达 400 公里;北欧市场占有率第一,与沃尔沃合作开发氢能源车型。
无人驾驶摆渡车、 AGV 行李运输车
全球机场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超 40% , 2025 年订单预计增长 150% 。
(三) 核心差异
对比维度
国内企业
国外企业
技术优势
新能源(电动 / 氢能)技术突破快,定制化服务能力强,新能源渗透率达 30% ,本土化响应快( 24 小时维修)。
主导高端市场,氢能源、自动驾驶技术领先,电动化率超 45% ;自动化(行李分拣)、智能化(廊桥控制)、高可靠性(耐久性)技术领先,专利壁垒高。
产品结构
覆盖全品类,但高端设备依赖进口替代(如加油车);新能源车型占比超 50% 。
全链条布局,在加油车、除冰车等领域占据绝对优势;电动 / 氢能车型占比约 30% (欧洲)。
市场分布
国内市场占比超 70% ,海外市场集中于东南亚、中东(依托 “ 一带一路 ” )。
欧美(占比超 60% )、中东高端机场为主(如迪拜、法兰克福),新兴市场(非洲、南亚)拓展加速。
竞争壁垒
成本控制(国产化供应链)、政策支持(国产替代)、本土化服务网络。
技术专利(如 TLD 分拣算法、 SCHOPF 廊桥结构设计)、品牌溢价(百年企业信誉)、全球服务网络。
增长潜力
受益于国内 “ 油改电 ” 补贴,电动车辆采购成本差距缩小至 1.3 倍;新能源(电动 / 氢能)、智能化(自动驾驶)转型加速,政策驱动( 2025 年电动车辆占比 ≥70% )带来增量。
应对欧盟碳税政策,加速氢能设备研发;高端市场技术迭代需求(如 L5 级自动驾驶、零碳设备),新兴市场(中东、非洲)基建投资拉动需求。
三、 行业发展趋势
(一)新能源化加速
1. 电动化: 中国政策推动 “ 油改电 ” , 2025 年千万级机场新能源车辆占比需超 70% 。天一股份、威海广泰等企业已推出纯电动摆渡车、食品车,续航达 440 公里,适配极端气候。比亚迪、精进电动等企业研发高密度电池与扁线电机,技术指标超越特斯拉,推动国产车型成本下降 25% 。
2. 太阳能应用 : 机场照明、空调系统采用光伏发电,降低碳排放
(二)智能化与无人化
1.L4 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: 天一股份与华为合作完成线控改造,实现远程接管与全自动机场保障流程模拟
2. 智能调度系统普及: 华为云 “ 机场大脑 ” 优化上海虹桥机场车辆调度,空驶率降低 27% 。
3. 数字孪生技术 : 构建机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,实现故障预测与远程维护。
(三)国际化竞争加剧
1. 中国厂商加速出海: 天一股份进入欧美市场,威海广泰在非洲、东南亚市占率超 90% ,产品通过欧盟 CE 认证。
2. 国际标准突破: 中国电科主导制定机场设备检测标准,被柬埔寨、老挝等 6 国采纳。
(四)后市场服务升级
1. 电池梯次利用: 宁德时代与厦门机场合作建设储能电站,消化退役电池容量超 50MWh 。
2. 预测性维护: 霍尼韦尔算法可提前 30 天预警故障,降低运维成本 30% 。
3. 智慧机场建设(如四维航迹管理)倒逼设备智能化升级
四、智慧机场建设对特种车辆的新需求及未来 5 年创新应用场景
(一)智慧机场对特种车辆的新需求
1. 新能源高效动力系统
l 需求背景 :民航局要求 2025 年全国范围内机场电动车辆占比超 25% , 2030 年提升至 70% 。传统燃油车需全面转向纯电 / 氢燃料电池驱动,要求电池续航达 400 公里以上,支持 -30 ℃ 极端环境稳定运行。
l 技术挑战 :需突破高密度电池(如固态电池)技术,解决充电设施兼容性(如低压充电桩适配不同电池类型)。
2. 智能化与无人化作业能力
l 需求背景 :机场需实现机坪作业全流程自动化,减少人工干预。例如,无人驾驶行李牵引车、巡逻车需具备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,支持多传感器融合(激光雷达 + 视觉摄像头)。
l 技术挑战 :需开发高精度定位系统(厘米级误差)、车路协同通信协议( 5G/V2X ),并解决复杂天气下的感知可靠性问题。
3. 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升级
l 需求背景 :需应对鸟击、无人机扰航等新型威胁。例如,雷达自动探驱车需集成多光谱探测与超声波驱赶技术,实现 24 小时主动防御。
l 技术挑战 :需提升异常事件识别准确率(如 99.9% 的鸟类探测率),并开发快速响应联动机制(如自动触发围界警报)。
4. 模块化与快速部署能力
l 需求背景 :机场扩建或临时保障需求增加,要求车辆支持快速改装(如行李车变医疗物资运输车)。
l 技术挑战 :需设计标准化接口(如电力 / 液压模块),并开发云端配置管理系统实现远程功能切换。
(二)未来 5 年创新应用场景
1. 全场景无人驾驶物流网络
l 应用场景 :无人驾驶牵引车在货站与机坪间全自动运输行李,通过云端调度系统优化路径,效率提升 40% 。
l 技术支撑 : 5G+ 北斗高精度定位、数字孪生仿真系统预演运输路径。
2 . 智能调度与能源管理一体化平台
l 应用场景 :基于 AI 的调度系统实时分析航班动态、车辆状态,动态分配任务(如优先调度充电车辆),降低空驶率 30% 。
l 技术支撑 :华为云 “ 机场大脑 ” 算法优化 + 光伏车棚自供电系统。
3 . 氢燃料电池特种车辆规模化应用
l 应用场景 :氢动力除冰车、牵引车在零碳机场示范运行,续航超 600 公里,加氢时间缩短至 10 分钟。
l 技术支撑 : 70MPa 高压储氢罐 + 自研质子交换膜技术突破。
4 . 预测性维护与数字孪生运维
l 应用场景 :通过振动传感器 +AI 算法预测车辆故障(如提前 30 天预警电池衰减),结合数字孪生模型模拟维修流程。
l 技术支撑 :宁德时代电池健康度监测系统 + 华为工业物联网平台。
5 . 多场景特种机器人集群作业
l 应用场景 :跑道巡检机器人 :搭载红外热像仪检测道面裂缝,夜间自主避障巡逻。旅客服务机器人 :集成人脸识别与 AR 导航,在 T3 航站楼实现行李搬运、问询引导。
l 技术支撑 :边缘计算 +5G 回传实现低延迟决策。
五、采购策略及采购方式分析
机场或航空公司作为特种车辆的核心采购方,其采购决策需平衡 安全性、效率、成本、合规性 四大目标,并受政策导向(如国产替代、双碳目标)、机场定位(枢纽 / 支线 / 通用)及运营需求(如高峰小时保障能力)影响。
(一)采购策略 分析
国内机场(尤其是枢纽机场)采购策略呈现 “ 本土化优先、技术验证严格、服务绑定 ” 特征,更倾向与具备全品类服务能力的头部企业合作。
1. 采购偏好
l 本土化品牌优先 :受 “ 十四五 ” 国产替代政策驱动(如民航局《关于促进机场装备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》),国内枢纽机场(如北京大兴、上海浦东)对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从 2020 年的 45% 提升至 2025 年的 70% ,尤其倾向选择威海广泰、比亚迪等本土龙头。
* 案例 : 2024 年广州白云机场扩建项目中,国产摆渡车(威海广泰、民航协发)占比达 80% ,替代此前依赖的 TLD 、 Cobus 等外资品牌。
l 新能源车型强制配额 : 2025 年民航局要求千万级机场新能源车辆占比 ≥70% ,机场采购时明确设置 “ 新能源车型最低比例 ” 条款(如深圳宝安机场要求新购摆渡车中电动车型占比 ≥80% )。
l 定制化服务绑定 :机场倾向与供应商签订 “ 设备 + 服务 ” 长期协议(如 5-10 年维保合同),要求供应商提供 定制化改装 (如适配 C919 机型的牵引车)及 快速响应服务 (故障 2 小时内到场)。
2. 决策关键因素
因素
具体要求
典型实践
技术可靠性
需通过民航局 “ 机场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” 认证( CTSOA ),关键部件(如制动系统)寿命 ≥10 万小时。
威海广泰除冰车因 -30 ℃ 环境下制动距离 ≤5 米(优于行业标准),被哈尔滨太平机场列为首选。
全生命周期成本
关注 “ 采购成本 + 运维成本 + 报废回收成本 ” ,优先选择低能耗、易维护车型(如比亚迪电动摆渡车能耗比燃油车低 40% )。
重庆江北机场通过 TCO (总拥有成本)模型测算,选择腾达航勤电动牵引车(年均运维成本节省 25 万元)。
服务网络覆盖
要求供应商在全国主要机场设有服务中心(如威海广泰在全国设 37 个事业部),保障 4 小时内应急响应。
西安咸阳机场因中集天达在西北地区无服务中心,放弃了其行李分拣系统的投标资格。
合规性
符合《民用机场特种车辆安全技术规范》( MH/T 6035 ),数据接口需兼容机场智慧管理平台(如华为云 “ 机场大脑 ” )。
民航协发的 L4 级自动驾驶摆渡车因支持 V2X 通信协议,被成都天府机场纳入智慧运营系统试点。
3. 合作模式
l 长期框架协议 :头部机场与供应商签订 3-5 年框架协议,按年度需求分批采购(如首都机场与威海广泰签订 2025-2027 年设备采购协议,总金额超 10 亿元)。
l 联合研发定制 :针对国产机型(如 C919 、 ARJ21 )保障需求,机场与供应商联合开发专用设备(如天一股份为 C919 设计的窄体机牵引车)。
l 租赁 + 购买混合模式 :支线机场因预算有限,倾向 “ 以租代买 ” (如租赁比亚迪电动摆渡车,月租金约 3 万元,低于购买成本的 15% )。
(二)采购方式 分析
1. 主要采购方式
国内机场采购方式的选择需结合项目规模、技术复杂度及政策要求,采购方式以 公开招标 为主,辅以竞争性谈判、单一来源采购等,常见模式如下。
采购方式
适用场景
典型案例
公开招标
高价值、技术复杂项目(如智能分拣系统)。
北京大兴机场 2024 年牵引车采购(预算 1.2 亿元),通过公开招标选定威海广泰、比亚迪等供应商。
邀请招标
技术专业性强或供应商有限的项目(如定制化除冰车、 C919 专用保障设备)。
上海浦东机场 2025 年窄体机牵引车采购(预算 3000 万元),邀请威海广泰、天一股份等 4 家企业参与。
竞争性谈判
紧急采购或技术参数不明确的项目(如临时保障设备、老旧设备升级)。
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 2024 年冬季除冰车应急采购(预算 800 万元),通过竞争性谈判选定天一股份。
单一来源采购
唯一供应商满足需求(如专利技术产品、进口设备国产化替代),或政策强制要求(如军民融合产品)。
成都天府机场 2025 年 C919 专用牵引车采购(预算 2000 万元),因仅中航工业具备技术资质,采用单一来源。
2. 招标方式下的评分项及标准设计
公开招标是国内机场最常用的采购方式,其评分体系需兼顾 技术可行性、服务可靠性、成本合理性 ,同时落实政策导向(如国产替代、新能源优先)。以下为典型评分项及权重分配(以 100 分为例):
l 商务部分( 30 分)
评分项
具体要求
评分标准
政策导向
企业资质
具备《民用机场特种车辆生产许可证》《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》;近 3 年无重大质量事故。
完备得 10 分,缺一项扣 3 分;有重大事故扣 10 分。
强制要求,淘汰不符合资质的供应商。
类似业绩
近 5 年在国内机场同类项目业绩(金额 ≥200 万元),需提供合同关键页及验收证明。
每提供 1 份有效业绩得 5 分,最高 15 分(上限)。
侧重供应商实战经验,降低试错成本。
报价合理性
投标报价不高于预算价,且符合市场均价(需提供第三方成本测算报告)。
报价每低于预算价 1% 得 2 分,最高 10 分;高于预算价则废标。
避免低价恶性竞争,保障设备质量。
l 技术部分( 40 分)
评分项
具体要求
评分标准
技术导向
核心性能指标
关键参数(如牵引车牵引力 ≥8 吨、除冰车加热功率 ≥200kW )需完全符合招标文件要求。
完全符合得 20 分,每偏离 1 项扣 5 分(核心参数偏离则废标)。
确保设备满足机场作业基本需求。
新能源技术
电动 / 氢能车型需提供电池能量密度( ≥180Wh/kg )、续航里程( ≥400 公里)、充电时间( ≤1 小时)等证明。
达到指标得 15 分,每优于 10% 加 2 分(上限 20 分);未达标扣 10 分。
落实 “ 双碳 ” 政策, 2025 年要求新能源车辆占比 ≥70% 。
智能化水平
支持车路协同( V2X )、 L4 级自动驾驶、远程监控等功能,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。
具备 1 项功能得 5 分,最高 10 分;无智能化功能扣 10 分。
响应 “ 智慧机场 ” 建设,优先选择智能化设备。
l 服务部分( 30 分)
评分项
具体要求
评分标准
服务导向
服务网络覆盖
在国内主要机场(如北上广深、成渝)设有服务中心(需提供地址及人员名单), 4 小时内应急响应。
覆盖 3 个以上枢纽机场得 10 分,每少 1 个扣 3 分;无服务网点扣 10 分。
保障设备故障快速修复,减少机场运营中断风险。
全生命周期服务
提供 5 年以上维保合同,包含免费备件供应、操作培训(需提供培训大纲及教材)。
签约 5 年以上得 10 分,每延长 1 年加 2 分;无培训方案扣 5 分。
降低机场后期运维成本,提升设备使用效率。
数据对接能力
设备需支持与机场智慧管理平台(如华为云 “ 机场大脑 ” )对接,提供 API 接口文档及兼容性测试报告。
完全兼容得 8 分,部分兼容得 4 分,不兼容扣 8 分。
适配机场数字化转型需求,优先选择开放接口的供应商。
(三)国内机场采购策略的典型实践 -- 上海浦东机场 2024 年电动摆渡车采购(公开招标)
1. 预算 : 8000 万元(采购 50 台)。
2. 评分项设置 :
l 商务部分( 30 分):重点考核国产替代业绩(要求近 3 年为国内机场提供过 20 台以上电动摆渡车),比亚迪因提供成都天府机场 30 台交付记录,获满分 15 分。
l 技术部分( 40 分):要求续航 ≥400 公里、支持 V2X 通信,比亚迪因电池能量密度 190Wh/kg (优于行业标准),获 22 分。
l 服务部分( 30 分):要求在长三角设 5 个服务中心,比亚迪已布局上海、杭州、南京 3 个中心,获 25 分。
3. 结果 : 比亚迪以综合得分 92 分中标,单价较外资品牌低 25% 。
六、总结
机场特种设备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、绿色化的范式变革。头部企业通过技术积累和认证优势占据市场主导,而新进入者需突破技术、资金和客户壁垒。当前,中国机场特种车辆行业通过 国产化替代 与 技术自主创新 ,已从依赖进口转向全球领跑,新能源与智能化成为核心驱动力。未来, 5G 、 AI 与航空场景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重构行业格局,推动中国从 “ 设备进口大国 ” 向 “ 技术输出强国 ” 转型。
我是采链小伙,拥有十五年大型集团公司采购管理、供应链管理和审核监察经验,拥有PMP项目管理证书,持续更新和发布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心得,不追求版面,只讲干货。欢迎大家 点赞 和 转发。